深圳物流业发展将实施“一带一路”、航运航空物流、供应链管理、公路物流通道、物流园区等8大类、共37项的“千亿投资工程”。规划指出,由于社会物流成本攀升、物流公共设施保障相对不足等原因,深圳物流业在航运航空枢纽建设、物流信息化水平、物流成本不断攀高、物流公共设施保障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深圳物流行业的生存和发展都遭遇了较大困难。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稳定也给行业发展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为推动行业继续向前发展,深圳将通过一系列措施,引领物流企业向内需服务以及高端业态转型。 为此,深圳规划将着手研究建设城市配送体系,推进发展“智慧物流”,促进物流公司向内需服务转型,以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并搭建产业联动平台,组织生产制造企业、商贸企业与物流企业的交流融合,推广物流外包理念,延伸物流服务,提高城市快速消费品等民生物资配送和冷链物流能力,加大对城乡农贸市场和物流设施等支持。规划还提出,至2021年,力争培育1家以上深圳物流企业进入世界500强,4- 6家深圳物流公司进入全国500强。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深圳行业领军企业不断涌现,截至2015年末,各类物流企业逾1 .7万家,其中市政府认定的重点物流企业86家,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物流企业10家,物流上市及挂牌公司8家。 按照建设国际物流中心城市的战略要求,十三五期间,深圳将打造以“两区三中心”,即全国物流创新发展示范区、国际物流合作引领区、国际多式联运中心、全球供应链管理中心、深港国际航运中心为内涵的国际化物流枢纽城市。深圳港作为国家战略资源和重要基础设施支撑的核心地位,开始加快打造连接“一带一路”的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任务,全方面推动港口物流业转型升级,培育现代航运服务产业,完善国际航运中心产业体系,充分发挥自贸区政策优势,创新发展航运金融业。 深圳在电子信息、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领域具有供应链管理基础优势,可以大力发展保税物流、国际中转集拼、进口分拨配送,形成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港口物流网络体系,实现港口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和国际化。深圳可以依托港口物流服务和供应链管理能力,发展临港产业。以深圳港口物流服务能力和供应链管理能力为基础,推动深圳市临港高科技产业、先进制造业向产业链上下游、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