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将发展多式联运和调整运输结构作为“十四五”交通运输领域的重点事项,督促港口、工矿企业、铁路企业等落实责任,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提出六方面政策措施。 一是提升多式联运承载能力和衔接水平。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港口物流枢纽建设,完善铁路物流基地布局,有序推进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建设。 二是创新多式联运组织模式。丰富多式联运服务产品,大力发展铁路快运,推动冷链、危化品、国内邮件快件等专业化联运发展。培育多式联运市场主体,鼓励港口航运、铁路货运、航空寄递、货代企业及平台型企业等加快向多式联运经营人转型。以铁路与海运衔接为重点,推动建立与多式联运相适应的规则协调和互认机制。 三是促进重点区域运输结构调整。推动大宗物资“公转铁、公转水”。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晋陕蒙煤炭主产区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加快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铁水联运、江海联运发展。 四是加快技术装备升级。推广应用标准化运载单元,积极推动标准化托盘(1200mm×1000mm)在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中的应用。加强技术装备研发应用。提高技术装备绿色化水平。 五是营造统一开放市场环境。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服务市场。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资源保障。 六是制定推动多式联运发展和运输结构调整的碳减排政策。鼓励各地出台支持多种运输方式协同、提高综合运输效率、便利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通行等方面政策。 全国铁路和水路货运量比2020年分别增长10%和12%左右,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25年,多式联运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形成大宗货物及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以铁路和水路为主的发展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