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外贸出口变旺,叠加海外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却使得海运物流持续受阻,运价步步走高。从去年第四季度起,用箱紧张、一舱难求的状况就在整个华南显现。 上半年,受苏伊士运河拥堵等因素影响,欧美航线枢纽港持续塞港,国际集装箱航运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更加明显。供需矛盾一方面是由于疫情之下,欧美消费者对“广东制造”家具、电器等多种产品需求增加,跨境电商销量大涨;另一方面在于疫情蔓延使得全球众多港口、堆场、拖车等作业效率显著下降,导致港口拥堵、集装箱周转不畅。 从海外传导回来的“梗阻”及国内偶发疫情,数月来已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多个港口出现货物压港、船舶跳港、提还箱困难等问题,大中小企业都饱受海运“出货难”、成本高昂的困扰。受影响最大的是大量依赖海运出口的加工贸易企业。 深圳盐田、蛇口的码头堆场早已堆满货柜,码头外围也排起了长队,过去货物从出厂到装船只需一周,现在要近一个月;到达欧美港口后,过去客户提货只需三四天,现在要等好几周。每月要花一两百万元租仓库等待货柜,货物去深圳盐田码头,陆运成本涨了百分之三四十;海运涨幅更厉害,原来40英尺集装箱运到美国仅2000多美元,现在要1万多美元。运费大头是我们承担,好在产品附加值高,不至于到“箱比货贵”的境地。 在“一舱难求”的大环境下,大企业有资源从航运公司拿到相对更多的舱位,有资金扛得住运价上涨,而中小企业的海运往往交给货运代理,要么拿不到舱位,要么不得不承受更高的运价。华南集运近日调研中小企业发现,一些企业因仓库积压、交货期延迟,资金无法回笼,已面临停产风险。目前,广东海关、港口、航运等部门及企业联手,针对海运全链条各环节堵点精准施策,灵活创新模式、开辟绿色通道,尽最大努力缓解国际海运物流不畅对企业出口造成的不利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