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交通物流融合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新闻发布会。《规划》提出,要加快发展冷链物流、电商物流、应急物流等现代物流新业态,探索发展网络货运、高铁物流、通航物流等现代物流新模式;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商贸服务业、大湾区“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产销保障等。 针对广州现代物流企业集群发展不凸显,缺少龙头的问题,《规划》提出“联盟化发展”的概念,明确要做强现代制造业供应链、创新商贸流通供应链、健全现代农业供应链;打造一批在现代物流和供应链领域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集成服务能力的“广州服务”供应商,推动物流行业联盟化发展,支持龙头企业拓展全球布局。提出,“十四五”期间,广州将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打造大枢纽、拓展大通道、搭建大平台、营造大环境,构建“5+10+N”物流枢纽布局体系,奋力建设全球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最具竞争力的国际物流中心。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物流枢纽的一体化合作和组织运作如何提高?《规划》对此做出了解答。其明确,广州要建立多部门资源共享的物流公共平台,打通机场、港口、铁路物流及信用信息节点,推动交通、海关、边检、商务等公共部门信息开放共享,提升物流供需匹配效率。同时,广州要优化提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协同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创新水陆联运货物监管模式,推动口岸通关全程无纸化、智能化。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完善多式联运服务网络。 为打造“陆海空互济、四面八方、四通八达”物流大通道网络,有机融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规划》明确,在航空方面,广州要织密“国际空中丝路”,加快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建设,打造服务大湾区的航空保税物流中心;积极拓展国际货运航线,提升亚太航空货运枢纽和快件转运功能;与其他国际机场协同开展国际业务,做强广州国际航空物流品牌。 航运方面,拓宽海上丝绸之路航运通道,加强与国际航运联盟和班轮公司合作,巩固广州港至非洲、东南亚、地中海的国际集装箱运输枢纽地位,拓展欧美远洋集装箱班轮航线。 陆运方面,完善陆路出境物流通道,加密区域性支线运输网,完善广州都市圈物流和供应链体系,构建通达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城市群物流通道。畅通通达西欧、中亚、西亚、南亚的5条国际铁路通道,大力促进中欧/中亚班列扩量增效,依托广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增城西站、大朗站等,建设大湾区国际班列集结中心,赋能建设“穗新欧”“穗亚欧”战略性经济走廊。 《规划》是全国首个城市级现代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也是广州落实国家战略、统筹推动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对未来一段时期广州加快建设国际物流中心具有重要意义。明确到2025年,广州要构建形成“枢纽+通道+网络”的交通物流网络,推动形成陆海空联动、区域协调互济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物流中心和亚太地区供应链组织中心,引领大湾区区域内外物流和供应链组织化、网络化、一体化运行,实现交通物流枢纽更加集约高效、交通物流通道网络更加完善通畅、物流服务效能显著增强的阶段目标。展望到2035年,广州要建成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最具竞争力的国际物流中心,成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链接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