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国内跨境物流的发展,整个物流链上的核心利润环节从海外物流企业手中回归到中国本土物流企业手上,中国跨境物流企业走向全球化成为必然。这标志着中国跨境物流企业的行业红利期已经到来,中国正在从出口大国逐渐转变为出口物流强国。 跨境物流成为各大物流企业竞相追逐的焦点,国内物流快递大鳄,原货运代理,国际物流公司纷纷落子跨境物流。跨境物流行业的竞争格局将发生变化,步入规模化成长轨道。如何从国内物流快递的红海中突围,顺丰、中通、菜鸟等国内快递企业都不约而同将目光锁定海外,而跨境电商的发展,促进了这一趋势。2018年10月,顺丰全资子公司顺丰香港以55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DHL在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的供应链业务。此次收购的目的之一是布局海外,希望得到DHL的国外运行管理经验,与其说是收购,倒不如说是给DHL交了55亿的学费,以便尽快学会从事跨境物流的经验。 2014年申通和中通就分别收购了美国的优晟速递及天马迅达;2018年6月,中通快递又与土耳其航空、太平洋航空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布局开拓全球空运服务。快递巨头们以合资方式,以这种较轻资产的模式布局海外,一方面可以快速拓展新业务,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扩大国际业务的影响力。过去一年,跨境物流行业的竞争格局发生了变化,快递巨头们纷纷调整战略,布局海外仓,加速其国际化进程。由于跨境电商的发展,将迎来商流、物流的共振,从而诞生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中国跨境物流龙头,快递巨头们都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国内物流布局跨境,而UPS、FedEx等跨国物流巨头也紧盯中国市场,布局国内跨境物流,但都水土不服而黯然离场。早在1986年德国邮政敦豪集团(DPDHL)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各注资一半共同成立了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专注发展国际限时快递以及全球范围的文件和包裹快递。此后几年UPS、联邦快递也曾与中外运集团进行过短暂的联姻,但实际效果都不理想。 今天的跨境电商物流是宽赛道,可分为总包商和分包商,总包商整合各环节物流资源直接对接客户,而分包商对接总包商,专注不同细分环节。目前行业已经涌现了多家营收体量50亿元+的物流总包企业,例如递四方、纵腾集团、燕文物流等,而专注跨境物流多个或者单个环节的物流分包商也保持较快增长,例如华贸物流、顺丰控股、嘉诚国际等。能在长跑中持续突围的跨境电商物流公司,既需要抢先布局核心资源,聚焦产能升级,也需要具备整合资源的能力。 除了内生的增长,中国跨境物流企业也开始拥有更高远的视野、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因此外延式的增长也必然会同时发生,在政策的支持下,资本已逐渐开始布局有端到端物流能力的跨境物流企业。跨境电商出口物流分为直邮和海外仓两种模式,出口海外仓是指境内企业将出口货物提前通过跨境物流送达海外仓,交易发生后商品从海外仓送达消费者;直购出口是指境外个人进行跨境交易后,商品从境内发货,经海关、干线、国际快递等环节抵达国外消费者。 出口直邮中,邮政占比自2019年10月的86%逐步下滑到2020年11月的51.8%。而云途(纵腾集团旗下跨境专线物流公司)、燕文、顺丰等三方物流企业在出口直邮中的包裹量占比提升至39%。目前,海外仓的增长也很快,凭借配送时效快、运输成本低等优势,海外仓业务已成为当下众多跨境物流企业的新发展点。不论是哪种模式,只有聚焦核心节点、抓住优质货源,形成独立品牌,才能充分实现规模效应、网络效应、平台效应。 跨境电商对物流服务的时效要求相应更高,摆在跨国物流公司眼前的现实难题,也是我国物流企业布局跨境物流要面临的问题,需要对不同国家的政策和文化有很深的了解,同时,跨境电商对物流的覆盖率、时效性要求会越来越高,具备效率优势的第三方物流有望加速渗透。近十年以来的跨境物流市场,运营模式落后、行业极度分散,国内货运公司更是难以直接获客,跨境电商的爆发催生的机会,让中国物流人们看到了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