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山西省农村寄递物流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截至6月底,我省快递服务已通达18137个建制村,覆盖率达82.9%,提前半年完成年度目标。快递服务进了村,村民无论是网购生活用品还是农产品网上外销,都更为便捷。需要引起重视的是,由于农村快递业务分散,总量偏小,导致成本偏高,快递企业驻村设点存在“不愿下”“下不去”或下去了“稳不住”等问题。同时,一些偏远乡村里的农副产品、蔬菜瓜果,还未能搭上电商快车,农民网购消费品,也难以实现方便快捷。 发展农村寄递物流,服务农产品出村进城、消费品下乡进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寄递业开疆拓土的潜力所在。农村寄递物流业的升级,不仅给电商、快递业自身带来利好前景,也给农产品适应市场提供了机会。借电商和物流之力,快速把农产品从田间地头送上餐桌,把生产生活物资送到农村,实现电商、物流和现代农业协同发展,是充分释放内需、扩大消费的重要策略,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快递进村亟待组织创新。现实表明,寄递企业各自为战,很难担负起农村快递村村通的服务使命。只有在资源统筹上构建起邮政、交通、供销等资源共享共建机制,推动寄递物流联手,形成共同配送模式,健全末端共同配送体系,才能实现集约化经营,降成本、提效益。这就需要各快递公司抱团搭建第三方平台,如建立乡镇微型物流园、村级快递服务站,与各寄递企业对接,发挥集合优势,实现低成本行业扩张。实践证明,寄递企业共享末端资源,并肩携手拓展农村市场,可以有效减少重复投入,既兼顾农产品出村进城、消费品下乡进村,又合理控制寄递成本。 激发农村寄递物流潜力,关键是要在抓好“放管服”上下更大功夫。形成资源共享、成本共担的快递市场格局,需要政府发挥有形的手作用,合理引导,组织推动。要让农产品卖个好价钱,农民全面实现消费升级,寄递综合服务体系不可缺位。在“放”的问题上,取消不合理、不必要限制,简化农村快递末端网点备案手续,引导利用现有条件,健全寄递物流综合服务支撑;在“管”的问题上,有序开展农村快递市场监管,督促企业依约服务,避免劣币驱逐良币;在“服”的问题上,与农村基层组织加强协作,创新用活农村产权政策,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物流服务站和冷链仓储加工设施。
|